苏州拼团购房95群(192)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85人申请入群

2023苏州最新购房政策汇总!购房政策全在这里了!

发布时间: 2023-09-26 15:46:32

来源: 楼盘网

分类: 政策法规

23359次浏览


响应上层号召,9月份,苏州楼市出台了各种利好政策。
“认房不认贷”“2成首付”“120㎡+取消限购”.....
政策风云变化之快,很多购房者可能信息更新还不是很及时。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了解苏州的购房政策,有房君特地整理了一下2023年苏州最新最全的限购、限售、限贷、利率、落户、学位等相关政策。
话不多说,先上总图,建议收藏!

1.png

下面,我们具体一条条来看。

01

限购政策
苏州已全面放开限购,无需社保和个税证明。
①非苏州户籍,120㎡以下限购3套,120㎡以上不限购;
②苏州户籍,120㎡以下限购3套,120㎡以上不限购。
适用区域:苏州六区+昆山
注意:张家港、常熟不计入家庭限购套数

02

限售政策
1、新房限售年限
取得不动产证起2年内不得转让
2、二手房限售年限
2022年5月9日起,苏州市已全面解除限售。
3、限售区域:
新房限售区域:苏州六大区(姑苏、园区、新区、相城、吴中、吴江)
不限售区域:四县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
3、多孩家庭注意:
在购房以后,若取得房产证之后的家庭再有新出生人口(二孩及以上),新房出售不受转让年限制约。

03

限贷政策
9月2日,苏州四部门发文将执行“认房不认贷”新政,银行、楼盘开始按首套首贷“2成首付”执行。
【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我市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商业贷款
1、首套首贷:
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
2、二套住宅
有房无贷或有贷无房:最低首付比例20%
有房有贷:最低首付比例30%
有房无贷:有1套房,但没有购房贷款记录或购房贷款已结清;
有贷无房:有购房贷款记录,但在苏州实际没有住房;
有房有贷:有1套房,且第一套房贷款未结清
3、第三套房及以上
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贷款
4、9月最新房贷利率
首套首贷或者二套房且首套贷款已结清,商贷利率4.0%
二套房且首套贷款未结清,商贷利率上浮至4.5%,最高4.8%

9月苏州房贷利率情况↓↓↓

2.png

降存量房首套房贷款利率
9月25日起,各家银行都纷纷开始下调存量贷款利率。
对于符合本公告要求的存量个人住房贷款最低可调整至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
原贷款发放时执行所在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政策且当前为LPR定价的浮动利率存量房贷,银行将主动进行批量调整,无需客户申请。
公积金贷款
苏州大市公积金
1、贷款额度(含园区)
首次使用公积金贷款:个人额度60万;家庭额度90万,首付比例最低2成;
二次使用公积金贷款政策:个人额度30万,家庭额度50万,首付比例5成,
有两个及以上未成年子女的,上限上浮30%,最高可贷117万。
公积金贷款首次使用,按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5倍计算 (原来是10倍) ;
第二次使用,按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0倍计算 (原来是6倍);
此外,多子女家庭(有2个及以上未成年子女的),上限可以上浮30%,即第一次家庭最高贷117万,个人最高贷78万,第二次家庭最高65万,个人最高39万。
2、公积金提取(含园区)
苏州市区公积金(园区同步执行),可以提取做买房首付(新房、二手房皆适用)
购买新房,需要开发商和公积金中心提前报备,后期凭合同公积金直接打入开发商账户 ;二手房,是打入资金托管账户。
注意:提取余额后,并不影响公积金贷款额度。
3、公积金支持商转公,纯公积金支持以贷冲贷
①商转公
商业贷款可转纯公积金贷款,无需自行结清贷款
首套房纯公积金贷款利率3.1%;二套房纯公积金贷款利率3.75%
②商转组合贷
9月25日起,商业贷款转组合贷后,商贷部分利率按照存量房贷利率的标准来调整。
假设原来是公积金贷款3.1%+商贷4.0%的利率调整为公积金贷款3.1%+商贷4.2%的利率。
原贷款发放日在2022年5月17日(含)以前的,利率按照LPR+0BP,也就是最低4.2%!
原贷款发放日在2022年5月18日(含)以后的,利率按照LPR-20BP,也就是最低4.0%!
商贷转组合贷的客户不用垫资、无需自行结清贷款,9月25日就可以带上材料去办理。
异地公积金购房
2021年6月11日起,在苏州市行政区域以外省市缴存住房公积金(异地公积金)符合苏州市购房条件可以在苏州贷款买房!


3.png

1、适用规则:
必须同时满足2个条件:有苏州购房资格+外省市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PS:若一方在苏州(园区除外),一方在外省市,或者两人均在外省市,两人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可合并计算。
注意:不能用于园区购房
2、申请条件:
1.借款申请人和参与计算可贷额度的共同借款申请人,在申请之日前连续按期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六个月(含)以上,且申请时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处于正常缴存状态。
2.借款申请人和共同借款申请人在缴存城市和我市没有或仅有一次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且已还清。
3.符合我市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规定的其他条件。
3、其他:
2021年5月20日起,上海公积金可在吴江买房还贷;
2021年6月11日起,上海市、南京市、合肥市、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衢州市、芜湖市8个试点城市,可提取公积金在苏州买房。

04

落户政策
一、人才落户
本科直接落户,无需社保!(年龄不超过45周岁)
大专6个月社保就可以落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不要求全日制,成人高考、专升本、函授本科均可以
苏州6区4县市全部执行
二、积分落户
1、申请条件:
1、在现居住地所属市区或者县级市区域内参加社会保险;
2、在现居住地所属市区或者县级市区域内连续合法居住一年以上(含一年);
3、在现居住地所属市区或者县级市区域内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2、申请时间:
每年1月1日-7月31日(周末、节假日以及工作时间除外)
3、计分方法:总积分=基础分+附加分+扣减分(具体咨询当地办事窗口)

4.png

三、投靠落户

1、子女投靠
1、父母为市区家庭户口且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未成年人;
2、祖父母(外祖父母)为市区家庭户口且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父母双亡的未婚人员;
3、父母均为现役军人,且祖父母(外祖父母)为市区家庭户口并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
4、符合收养条件、手续完备的被收养人,其收养人为市区户籍的;
(符合1~3条的向公安部门申请;符合第4条的向民政部门申请)
2、老人投靠
1、子女死亡且没有其他子女,已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为市区家庭户口且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
2、男性超过60周岁或者女性超过50周岁,其子女为五年以上市区家庭户口并拥有合法稳定住所,迁入后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市区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且生活保障水平不低于苏州市最低标准的人员;
3、子女为现役军人,且军人的配偶为市区家庭户口并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
4、子女夫妻双方均为现役军人,且军人的子女为市区家庭户口并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符合1~4条的向公安部门申请)
3、夫妻投靠
1、配偶为现役军人,军人的父母为市区家庭户口且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及其未婚子女;
2、配偶为市区家庭户口,且配偶或者配偶直系亲属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符合1~2条的向公安部门申请)

05


学位政策
可统考区域:姑苏区、园区、高新区
不可统考区域: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均只能报考本区域高中
1、学区要求:
对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子女核心家庭等情况,其成员数的认定均可按三口之家计算,住宅面积≥54平。如果是离异家庭,父母其中一方带一个孩子,住宅面积≥36平即可。
监护人的唯一合法固定住所(指具有房产证或房卡的住所)没有面积限制。也就是说苏州六区内只有唯一住房,低于人均18平也可作为入学依据。
2、学位划分年限:
九年一学位:园区
五年一学位:新区、姑苏、吴中、相城、吴江
注意:小学、初中不分段,同一家庭多名子女不受限制。

06


换购住房减免个税政策
1、时间有限制,卖房和买房必须在一年内执行。
在2022年10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这个时间段里面,中间不能隔超过一年的间隔。
2、卖出的时间看个税缴纳时间;再购房之时,新房看开发商备案合同时间,二手房看契税单和不动产权证的登记时间。
3、需要按照房产证本人才能执行退税,也就是说,出售自有住房的纳税人与新购住房之间须直接相关,应为新购住房产权人或产权人之一。
4、卖房金额小于买房金额,退全额;卖房金额大于买房金额,按比例退税。

00.png


5、要在同一个城市进行卖和买的交易,卖外地房子在苏州买房不能退税;苏州大市内都可以跨区实行。
6、退税时,新房要拿着房本,购房合同原件复印件,身份证等相应的资料;二手房需要房屋交易合同、不动产权证及其复印件,到房产交易中心进行个人所得税退税。
如新购入的是二手房,需提供买卖合同、不动产权证及其复印件;入新购入的是新房,需提供经备案(网签)的房屋交易合同及其复印件。

07

带押过户政策
目前苏州已有园区、相城、吴江、常熟、张家港、太仓等区域/县市可以带抵押过户。

5.png


1.png

责任编辑: A88888888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