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拼团购房168群(171)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05人申请入群

冯仑败于“太聪明”

发布时间: 2017-10-25 09:33:04

来源: 地产邦

分类: 其他楼讯

281次浏览


年初的时候,我曾计划写一个叫“地产大败局”的系列文章。

但写了第一篇《爱屋吉屋们败于“暗局”》后,我没能坚持下来。(唉,缺乏意志力,是我至今尚未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几天,在朋友圈看到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他创办的“失败研修院”的开学典礼上的一个演讲:“致失败者”,我又重燃了续写这个系列稿件的冲动。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认为“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重要得多,就像孙宏斌今年7月在接受盒饭财经采访时说的:“你从逆境中会学得更多一些,在顺境中总结的东西都是不对的。”

好啦!言归正传,这一篇我们就拿房地产界的老前辈冯仑先生来作为研究对象了。

声明一下,研究冯先生的“失败”,丝毫没有不敬的意思。而且,这里所说的“失败”,也仅限于商业领域。

1

说起冯仑,老一点儿的地产人,都知道他有个业内公认的称谓,叫“地产界的思想家”。

在我认识的地产人里,有两个人读书可能是最多的:一个是华高莱斯的李忠,他在公司内部办了个小型图书馆;另一个就是冯仑。

与李忠一聊起来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是,冯仑讲话简要明了,爱用段子(虽然他并不同意自己讲的是段子)。着名的房地产“夜壶论”,好像就源自冯仑。

在此转一个冯仑某年在亚布力论坛上讲的段子:“企业转型就像局长的红内裤”,体会一下冯仑思想和语言的魅力:

有一个局长,工作非常繁忙,一天早上忘了拉裤链,红裤衩露了出来。到单位后,女秘书找他签字发现了问题,但识趣地一闪而过,底下办公室主任来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也发现了问题,但是考虑到往后的升迁,仍然没有提醒。

此后,开班子会的时候,副局长看到也不敢点明,“局长快到站了,如果这次提醒他,想接班也难了”。再之后的党组会上,纪委书记刚想提醒,边上就有人暗示他不要说,“这是生活问题,不是纪律问题”。

直到下班时,他的司机发现了问题,嘴上没说,用手给他指了指,局长觉得没面子,自己拉上了。一周之后,司机被炒掉了。

我最近一次现场聆听冯仑的演讲,是去年在杭州销冠科技举办的“TOPTALKS”论坛上。冯仑从湖畔大学的面试现场匆匆赶来(冯仑是湖畔大学的导师),讲了一个观点:伟大是熬出来的。

冯仑几乎所有的观点,我都同意。在我眼里,冯仑是一个有超前思想的人,且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但可就是这样一个冰雪聪明的人,为什么会主动或被动地淡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万通?

2

我们来回顾一下冯仑干过的那些事儿。

我刚进媒体那会儿,也就是2005年前后,万通地产(万通龙山逸墅 万通新界·紫藤堡)绝对是全国房企TOP10。而且,引入了天津滨海新区大地主、国有企业泰达集团做公司第一大股东。

但事实上,这个“新公私合营”的典范之作,后来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反而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特殊体制的原因束缚了万通地产的发展。

之后,冯仑开始醉心于“美国模式”,要做中国的“铁狮门”,后来又把标杆改为新加坡的凯德置地。

铁狮门、凯德置地是什么模式?说简单点儿,就是房地产金融化:铁狮门、凯德置地以极小自有资金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组成财团,开发或收购商场、写字楼和工业地产等标的物业。开发或收购后只占物业小部分权益,但全权负责物业管理,收取不菲的项目管理费。

但这种Copy to China 的模式,显然高估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速度——2005年我刚进媒体那会儿,有关REITs的讨论就很多了,但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募REITs交易市场(希望租赁住房政策的推行,能促成公募REITs交易市场的建设,保利地产(保利西山林语 保利新茉莉公馆)昨天刚公告了一单50亿元的租赁住房REITs,但性质上仍属于ABS,而不是公募REITs)。

第三方金融机构没有退出通道,铁狮门、凯德置地这种高杠杆的商业模式也就玩不起来。反而,持有的几座万通中心,占用了宝贵的现金流,严重拖慢了万通扩张的步伐。

从2009年起,冯仑又开干“立体城市”。什么是“立体城市”?百度百科是这么讲的: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约为600万平方米,可容纳10到15万人口的中密度建筑群。

立体城市,通俗一点儿来讲,跟我们现在讲的产业小镇、科技小镇差不多。可能是为了避免让政府认为是变着花样儿搞房地产开发,冯仑展示的时候用了一些夸张的规划设计理念,比如奇奇怪怪的建筑设计,空中种菜、养猪,这给他带来了很多质疑。

冯仑的算盘是,以立体城市的名义跟地方政府谈下来一大块地,然后批发给房地产公司,大家一块儿来建。

问题是,没人买账。这就像你在郊区开了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但没有主力店,吸引不来人,当然也就不好把铺子租给中小商户了。

所以,这事儿也就不好推动了。

3

从上述可以看出,不负“地产界的思想家”的称谓,冯仑对商业新模式的追求,孜孜不倦,永不停息。在他的眼里,没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

聪明人爱用“杠杆”。不论是万通引入泰达,还是后来做中国的铁狮门、凯德置地,还是做立体城市,冯仑都是想以自身的“能力”为支点,去整合别人的地和钱。

而在任何一项新业务遇到困难

年初的时候,我曾计划写一个叫“地产大败局”的系列文章。

但写了第一篇《爱屋吉屋们败于“暗局”》后,我没能坚持下来。(唉,缺乏意志力,是我至今尚未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几天,在朋友圈看到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他创办的“失败研修院”的开学典礼上的一个演讲:“致失败者”,我又重燃了续写这个系列稿件的冲动。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认为“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重要得多,就像孙宏斌今年7月在接受盒饭财经采访时说的:“你从逆境中会学得更多一些,在顺境中总结的东西都是不对的。”

好啦!言归正传,这一篇我们就拿房地产界的老前辈冯仑先生来作为研究对象了。

声明一下,研究冯先生的“失败”,丝毫没有不敬的意思。而且,这里所说的“失败”,也仅限于商业领域。

1

说起冯仑,老一点儿的地产人,都知道他有个业内公认的称谓,叫“地产界的思想家”。

在我认识的地产人里,有两个人读书可能是最多的:一个是华高莱斯的李忠,他在公司内部办了个小型图书馆;另一个就是冯仑。

与李忠一聊起来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是,冯仑讲话简要明了,爱用段子(虽然他并不同意自己讲的是段子)。着名的房地产“夜壶论”,好像就源自冯仑。

在此转一个冯仑某年在亚布力论坛上讲的段子:“企业转型就像局长的红内裤”,体会一下冯仑思想和语言的魅力:

有一个局长,工作非常繁忙,一天早上忘了拉裤链,红裤衩露了出来。到单位后,女秘书找他签字发现了问题,但识趣地一闪而过,底下办公室主任来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也发现了问题,但是考虑到往后的升迁,仍然没有提醒。

此后,开班子会的时候,副局长看到也不敢点明,“局长快到站了,如果这次提醒他,想接班也难了”。再之后的党组会上,纪委书记刚想提醒,边上就有人暗示他不要说,“这是生活问题,不是纪律问题”。

直到下班时,他的司机发现了问题,嘴上没说,用手给他指了指,局长觉得没面子,自己拉上了。一周之后,司机被炒掉了。

我最近一次现场聆听冯仑的演讲,是去年在杭州销冠科技举办的“TOPTALKS”论坛上。冯仑从湖畔大学的面试现场匆匆赶来(冯仑是湖畔大学的导师),讲了一个观点:伟大是熬出来的。

冯仑几乎所有的观点,我都同意。在我眼里,冯仑是一个有超前思想的人,且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但可就是这样一个冰雪聪明的人,为什么会主动或被动地淡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万通?

2

我们来回顾一下冯仑干过的那些事儿。

我刚进媒体那会儿,也就是2005年前后,万通地产绝对是全国房企TOP10。而且,引入了天津滨海新区大地主、国有企业泰达集团做公司第一大股东。

但事实上,这个“新公私合营”的典范之作,后来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反而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特殊体制的原因束缚了万通地产的发展。

之后,冯仑开始醉心于“美国模式”,要做中国的“铁狮门”,后来又把标杆改为新加坡的凯德置地。

铁狮门、凯德置地是什么模式?说简单点儿,就是房地产金融化:铁狮门、凯德置地以极小自有资金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组成财团,开发或收购商场、写字楼和工业地产等标的物业。开发或收购后只占物业小部分权益,但全权负责物业管理,收取不菲的项目管理费。

但这种Copy to China 的模式,显然高估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速度——2005年我刚进媒体那会儿,有关REITs的讨论就很多了,但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募REITs交易市场(希望租赁住房政策的推行,能促成公募REITs交易市场的建设,保利地产昨天刚公告了一单50亿元的租赁住房REITs,但性质上仍属于ABS,而不是公募REITs)。

第三方金融机构没有退出通道,铁狮门、凯德置地这种高杠杆的商业模式也就玩不起来。反而,持有的几座万通中心,占用了宝贵的现金流,严重拖慢了万通扩张的步伐。

从2009年起,冯仑又开干“立体城市”。什么是“立体城市”?百度百科是这么讲的: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约为600万平方米,可容纳10到15万人口的中密度建筑群。

立体城市,通俗一点儿来讲,跟我们现在讲的产业小镇、科技小镇差不多。可能是为了避免让政府认为是变着花样儿搞房地产开发,冯仑展示的时候用了一些夸张的规划设计理念,比如奇奇怪怪的建筑设计,空中种菜、养猪,这给他带来了很多质疑。

冯仑的算盘是,以立体城市的名义跟地方政府谈下来一大块地,然后批发给房地产公司,大家一块儿来建。

问题是,没人买账。这就像你在郊区开了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但没有主力店,吸引不来人,当然也就不好把铺子租给中小商户了。

所以,这事儿也就不好推动了。

3

从上述可以看出,不负“地产界的思想家”的称谓,冯仑对商业新模式的追求,孜孜不倦,永不停息。在他的眼里,没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

聪明人爱用“杠杆”。不论是万通引入泰达,还是后来做中国的铁狮门、凯德置地,还是做立体城市,冯仑都是想以自身的“能力”为支点,去整合别人的地和钱。

而在任何一项新业务遇到困难,难以进入正反馈状态,也就是良性循环时,冯仑就心生厌倦,移情下一个更完美、杠杆更高的新模式了。

36岁的比尔?盖茨和61岁的巴菲特首次见面时,盖茨的爸爸问了他俩一个问题: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盖茨和巴菲特在自己的小纸片上写的都是:focus(专注)。

碧桂园做到销售收入第一,靠的是杨国强把大盘模式复制到乡镇一级。

而冯仑要是像杨国强那样十年如一日,坚持把任何一件事“熬”下去,我想他一定能做出来一家不能说伟大,但可能很优秀的公司。

但可惜的是,冯仑专注于寻找世间最完美的商业模式,而没有卷起裤脚,专注做一件事。

(BTW,我认为冯仑和潘石屹也都吃了“悲观”的亏。他俩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房地产泡沫里死里逃生的人,对泡沫经济有严重的戒备心理,这就导致他们眼睁睁地错过了住宅市场的“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 ZLHBJ2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