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拼团购房158群(159)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74人申请入群

楼市太火“等不得” 购房人贷款付首付

楼市太火“等不得” 购房人贷款付首付

发布时间: 2016-01-06 10:30:49

来源: 新浪

分类: 行业动态

247次浏览


2015年不断上涨的房价,让很多还在观望的购房者感叹“年初不买房,一年又白忙”。与此同时,我市也有部分购房者运用“金融杠杆”,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付首付买房,坐享了房价上涨收益。这究竟是勇敢“吃螃蟹”,还是贸然担风险?这种贷款付首付的购房模式,和当初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的次贷模式有何不同?记者进行了多方了解。

市民徐女士自述:贷款付首付,半年“赚”了80万元

南京市民徐女士介绍,2015年6月,她看中了河西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当时单价不到3万元,算下来首付需要81万元。但她当时手上只有41万元,就打算将一套老房子卖掉,再用卖房的钱来交首付。没想到,老房子信息挂在网上一段时间还没有成交,新房的置业顾问又催着她交钱,并且表示下批开盘房价还会上调。正在焦急的时候,朋友介绍她办理了一种“首付贷”产品,只要支付周转利息和服务费,就可获得首付贷款。在递交了相应的材料,通过了风控部门的审核后,一周左右,徐女士就从安家贷顺利地借到了40万元贷款,顺利搞定首付买了房。

“幸亏当时做了这个决定,现在这个楼盘单价已经卖到3.8万元了,刨除利息和服务费,相当于我半年时间赚了80万。”她说。

安家贷公司年报:一年2500人申请,人均贷款18万元

据悉,“首付贷”是365网全资子公司——江苏安家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购房人提供的新房和二手房首付贷款业务,在我省还是首创。

安家贷总经理李晓羽介绍,2014年底安家贷平台上线时,首先推出纯信用模式的新房首付贷款业务“新居贷”。由于有助于去库存,不少开发商对该产品很感兴趣,纷纷为购房人贴息,吸引了一批刚需购房人使用该业务。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住宅热销,“不愁卖”的开发商不再给购房人贴息,但是因为房价看涨,还是有不少一时凑不齐首付的改善型购房人“等不得”了,宁愿付出一些利息,也要贷款付首付赶紧入市。与此同时,随着河西等热门区域的二手房销售火爆,安家贷也顺势推出了针对二手房的“首付贷”业务。

“我们的年报显示,一年来已有2500人申请了4.5亿元购房首付贷款,平均每人贷款18万元,其中新居贷占比达到80%,二手房首付贷占比20%。”李晓羽说,这些贷款人以南京人为主,大部分是像徐女士那样,因为卖旧换新资金一时没到位才选择贷款。也有少数人是出于投资考虑,贷款是为了同时付两套房的首付,“毕竟,一套房首付往往就要100多万元,投资客会选择使用一定的金融杠杆。”

业内人士:有助于去库存,但仍需防范风险

贷款付首付的模式不仅得到贷款购房人叫好,还助力开发商销售房产25亿元。但也有人担心,这种模式会不会像美国的次贷一样,只适合房产牛市?一旦房地产市场调头向下,会不会发生坏账导致大面积风险?

对此,李晓羽解释,虽然首付贷款也算是一级次贷,但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贷款购房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也不同。“在美国,次贷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而我们的贷款方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型购房人,往往是一家几口甚至几代人供一套房,他们具备较强的还款能力和拥有房产的愿望,并且需要通过严格的风控审核。”

他介绍,无论是“新居贷”还是“首付贷”,都是由投资人通过平台撮合,一对一贷款给贷款买房人,并要求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总房价的20%。以首套房首付三成来算,购房人自有首付资金起码需要达到10%,首付五成以上的二套房,购房人自有资金比例就更高了,这完全不同于美国次贷零首付购房那种“空手套白狼”。同时,上述业务只在一二线城市开展,而这些城市都正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属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因此房价仍有温和上涨空间,楼市发展也还比较健康。“一年来,通过我们平台发出2500笔首付贷款,期限最短1个月,最长3年,没有发生一笔坏账。”

业内人士分析,在严格风控的前提下,为有偿还能力的购房人提供短期的首付贷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房地产去库存,是种有益的金融创新和尝试。但是平台方也需要认真甄别,避免贷款发放给那些同时投资大批房产、豪赌短线暴涨的炒房人,以免一旦房产降温引发偿还风险。

责任编辑: fengpeipei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